邮箱入口 |
联系九游会j9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此次会议紧跟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突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那么,明年“三农”重点工作中需要关注哪些与农资行业息息相关的信息呢?本报结合会议内容整理出以下重要信息。
建设农业强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本报解读: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大而不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农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能力水平,如今已经步入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曾表示,农业强国就是“四强一高”。“四强”包括:一是农业的供给保障能力要强;二是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强;三是农业的竞争力要强;四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强。“四强”加在一起决定了“一高”,也就是农业的发展水平要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农产品的需求量高,要多产业高质量全面发展。”魏后凯说。
然而,农资作为稳定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抓手,其在农业强国发展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未来农资行业的发展要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这一主战场、制高点,不断加强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农业服务的升级换代。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本报解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我国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也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内容。会议,明确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也意味着整个农资行业未来将会步入“增量市场”。因此,农资行业需要瞄准时机,在未来发展中立足于粮食安全,围绕粮食产能提升、产品创新研发、服务落地等方面,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本报解读: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对资源的保护,是对我国家底的保护,是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更是经济安全的“压舱石”。
如今,化肥行业发展要以耕地质量保护为中心任务之一。化肥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施肥成为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化肥行业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化、产品绿色化。展望未来,化肥行业仍然要围绕减肥增效和耕地保护做好文章。
种子作为“两个要害”之一,被称为是农业的“芯片”。从主要粮食作物来看,我国水稻和小麦都是自主选育品种,水稻亩产较世界平均水平高70%,小麦亩产约为美、加、澳、俄等小麦出口国的1.7倍。但使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玉米和大豆单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为此,要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创设保障体系,从资源保护利用、自主创新、做强企业、做优环境等方面着力,不断优化现代种业制度环境。集中资源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掌握发展主动权,持续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
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本报解读: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不断提升我们的生产效率,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才能走稳走实农业发展的安全之路。
当前,中国农业正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绿色发展转变,肥料生产与供应面临的问题也从物资短缺转变为结构不平衡、利用率低。在此背景下,尿素、磷铵、复合肥等大宗传统化肥产业快速推进转型,以增值肥料、稳定性肥料、缓控释肥料、功能肥料等为代表的绿色高效肥料也步入产业发展的风口浪潮。绿色、创新、升级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新技术的研发、生物技术应用,也成为行业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生物科技。简单来说,生物技术是指以结合生物的特征或特定功能为技术前提,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下,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大农产品的产量。此前,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兼作物科技产业总裁刘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生物技术具有跨越物种、品种和时空的能力,且能力表达稳定,因而可预测和可投资,从此让农业有了与资本对话的通用语言和对价能力。然而当前投入多年的生物技术研究在中国育种领域中还并未实现商业化。刘石指出,随着未来生物技术商业化进程的落地,将会为中国农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农业社会化服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本报解读: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的必然选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提出“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生产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重点任务就是帮助、组织、提升、发展、富裕小农。”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曾在行业相关会议上表示,社会化服务发展要体现服务产业多元、服务方式多元、服务主体多元和服务对象多元。
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包含耕种、施肥、打药、收割、灭茬、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可为小农户提供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多元化的选择。而农资企业拥有服务农业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能够深入贴合市场、贴近农民,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由此也不难看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将成为农资行业未来市场新的发展点。 (来源:农资导报)